民事法

民法物權第二章所有權第三節動產所有權

我們想讓你了解的是

民法物權第二章中所有權第三節,針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、變動及保護設有詳細規範,旨在保障交易安全並維持財產秩序。條文涵蓋善意受讓、拾得物的招領及報告義務、無主物的先占、埋藏物與學術價值物品的歸屬,以及動產附合、混合與加工等情形下的物權變動規定。善意受讓保護善意第三人,即使讓與人無轉讓權,受讓人仍可取得所有權,確保交易穩定。拾得遺失物者須通知原所有人,若經公告後六個月無人認領,拾得人即可取得所有權。埋藏物的歸屬依不同價值性質而異,具學術價值者歸屬國家。動產附合、混合及加工則以價值比例分配所有權,或歸屬於加工人。這些規定平衡各方利益,避免因財產變動引起的爭議,有效促進資源利用與法律公平性。

 

民法第801條:

動產之受讓人占有動產,而受關於占有規定之保護者,縱讓與人無移轉所有權之權利,受讓人仍取得其所有權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2條:

以所有之意思,占有無主之動產者,除法令另有規定外,取得其所有權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3條:

拾得遺失物者應從速通知遺失人、所有人、其他有受領權之人或報告警察、自治機關。報告時,應將其物一併交存。但於機關、學校、團體或其他公共場所拾得者,亦得報告於各該場所之管理機關、團體或其負責人、管理人,並將其物交存。

前項受報告者,應從速於遺失物拾得地或其他適當處所,以公告、廣播或其他適當方法招領之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4條:

依前條第一項為通知或依第二項由公共場所之管理機關、團體或其負責人、管理人為招領後,有受領權之人未於相當期間認領時,拾得人或招領人應將拾得物交存於警察或自治機關。

警察或自治機關認原招領之處所或方法不適當時,得再為招領之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5條:

遺失物自通知或最後招領之日起六個月內,有受領權之人認領時,拾得人、招領人、警察或自治機關,於通知、招領及保管之費用受償後,應將其物返還之。

有受領權之人認領遺失物時,拾得人得請求報酬。但不得超過其物財產上價值十分之一;其不具有財產上價值者,拾得人亦得請求相當之報酬。

有受領權人依前項規定給付報酬顯失公平者,得請求法院減少或免除其報酬。

第二項報酬請求權,因六個月間不行使而消滅。

第一項費用之支出者或得請求報酬之拾得人,在其費用或報酬未受清償前,就該遺失物有留置權;其權利人有數人時,遺失物占有人視為為全體權利人占有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5-1條:

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不得請求前條第二項之報酬:

一、在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或供公眾往來之交通設備內,由其管理人或受僱人拾得遺失物。

二、拾得人未於七日內通知、報告或交存拾得物,或經查詢仍隱匿其拾得遺失物之事實。

三、有受領權之人為特殊境遇家庭、低收入戶、中低收入戶、依法接受急難救助、災害救助,或有其他急迫情事者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6條:

拾得物易於腐壞或其保管需費過鉅者,招領人、警察或自治機關得為拍賣或逕以市價變賣之,保管其價金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7條:

遺失物自通知或最後招領之日起逾六個月,未經有受領權之人認領者,由拾得人取得其所有權。警察或自治機關並應通知其領取遺失物或賣得之價金;其不能通知者,應公告之。

拾得人於受前項通知或公告後三個月內未領取者,其物或賣得之價金歸屬於保管地之地方自治團體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7-1條:

遺失物價值在新臺幣五百元以下者,拾得人應從速通知遺失人、所有人或其他有受領權之人。其有第八百零三條第一項但書之情形者,亦得依該條第一項但書及第二項規定辦理。

前項遺失物於下列期間未經有受領權之人認領者,由拾得人取得其所有權或變賣之價金:

一、自通知或招領之日起逾十五日。

二、不能依前項規定辦理,自拾得日起逾一個月。

第八百零五條至前條規定,於前二項情形準用之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8條:

發見埋藏物而占有者,取得其所有權。但埋藏物係在他人所有之動產或不動產中發見者,該動產或不動產之所有人與發見人,各取得埋藏物之半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09條:

發見之埋藏物足供學術、藝術、考古或歷史之資料者,其所有權之歸屬,依特別法之規定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10條:

拾得漂流物、沈沒物或其他因自然力而脫離他人占有之物者,準用關於拾得遺失物之規定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11條:

動產因附合而為不動產之重要成分者,不動產所有人,取得動產所有權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12條:

動產與他人之動產附合,非毀損不能分離,或分離需費過鉅者,各動產所有人,按其動產附合時之價值,共有合成物。

前項附合之動產,有可視為主物者,該主物所有人,取得合成物之所有權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13條:

動產與他人之動產混合,不能識別,或識別需費過鉅者,準用前條之規定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14條:

加工於他人之動產者,其加工物之所有權,屬於材料所有人。但因加工所增之價值顯逾材料之價值者,其加工物之所有權屬於加工人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15條:

依前四條之規定,動產之所有權消滅者,該動產上之其他權利,亦同消滅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
民法第816條:

因前五條之規定而受損害者,得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,請求償還價額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繼承說法

 
=民法=民法物權=所有權=動產所有權
分享此頁
  30

請先登入以複製或列印本站資訊。

 


沒有帳號或忘記帳號?歡迎點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