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產質權是以動產為標的的擔保物權,旨在保障債權人利益。民法物權第七章針對動產質權進行詳細規範,從意義到設定生效要件、擔保範圍、權利行使及質權消滅等多方面設計法律框架。根據規定,動產質權以動產移轉占有為生效條件,並確立善意取得制度以保障交易安全。此外,質權人負有善良管理義務,並可收取孳息,但應依法合理分配與抵充。質權的實行程序包括質物的變賣與拍賣,但需履行通知義務,並遵守相關法律規範。針對特殊需求,法律設有最高限額質權及營業質的規定,以適應商業運作需求。質權消滅的原因包括返還質物、喪失占有及物上代位性等,均設有清晰程序保障交易公正性。這套制度平衡債權人與出質人的權益,促進經濟秩序與法律的和諧運行。
民法第884條:
稱動產質權者,謂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或第三人移轉占有而供其債權擔保之動產,得就該動產賣得價金優先受償之權。
民法第885條:
質權之設定,因供擔保之動產移轉於債權人占有而生效力。
質權人不得使出質人或債務人代自己占有質物。
民法第886條:
動產之受質人占有動產,而受關於占有規定之保護者,縱出質人無處分其質物之權利,受質人仍取得其質權。
民法第887條:
質權所擔保者為原債權、利息、遲延利息、違約金、保存質物之費用、實行質權之費用及因質物隱有瑕疵而生之損害賠償。但契約另有約定者,不在此限。
前項保存質物之費用,以避免質物價值減損所必要者為限。
民法第888條:
質權人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,保管質物。
質權人非經出質人之同意,不得使用或出租其質物。但為保存其物之必要而使用者,不在此限。
民法第889條:
質權人得收取質物所生之孳息。但契約另有約定者,不在此限。
民法第890條:
質權人有收取質物所生孳息之權利者,應以對於自己財產同一之注意收取孳息,並為計算。
前項孳息,先抵充費用,次抵原債權之利息,次抵原債權。
孳息如須變價始得抵充者,其變價方法準用實行質權之規定。
民法第891條:
質權人於質權存續中,得以自己之責任,將質物轉質於第三人。其因轉質所受不可抗力之損失,亦應負責。
民法第892條:
因質物有腐壞之虞,或其價值顯有減少,足以害及質權人之權利者,質權人得拍賣質物,以其賣得價金,代充質物。
前項情形,如經出質人之請求,質權人應將價金提存於法院。質權人屆債權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,得就提存物實行其質權。
民法第893條:
質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,而未受清償者,得拍賣質物,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。
約定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為清償時,質物之所有權移屬於質權人者,準用第八百七十三條之一之規定。
民法第894條:
前二條情形質權人應於拍賣前,通知出質人。但不能通知者,不在此限。
民法第895條:
第八百七十八條之規定,於動產質權準用之。
民法第896條:
動產質權所擔保之債權消滅時,質權人應將質物返還於有受領權之人。
民法第897條:
動產質權,因質權人將質物返還於出質人或交付於債務人而消滅。返還或交付質物時,為質權繼續存在之保留者,其保留無效。
民法第898條:
質權人喪失其質物之占有,於二年內未請求返還者,其動產質權消滅。
民法第899條:
動產質權,因質物滅失而消滅。但出質人因滅失得受賠償或其他利益者,不在此限。
質權人對於前項出質人所得行使之賠償或其他請求權仍有質權,其次序與原質權同。
給付義務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向出質人為給付者,對於質權人不生效力。
前項情形,質權人得請求出質人交付其給付物或提存其給付之金錢。
質物因毀損而得受之賠償或其他利益,準用前四項之規定。
民法第899-1條:
債務人或第三人得提供其動產為擔保,就債權人對債務人一定範圍內之不特定債權,在最高限額內,設定最高限額質權。
前項質權之設定,除移轉動產之占有外,並應以書面為之。
關於最高限額抵押權及第八百八十四條至前條之規定,於最高限額質權準用之。
民法第899-2條:
質權人係經許可以受質為營業者,僅得就質物行使其權利。出質人未於取贖期間屆滿後五日內取贖其質物時,質權人取得質物之所有權,其所擔保之債權同時消滅。
前項質權,不適用第八百八十九條至第八百九十五條、第八百九十九條、第八百九十九條之一之規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