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事法

民法債編第一章通則第二節債之標的

我們想讓你了解的是

民法債編第一章通則第二節「債之標的」涵蓋了債務履行、損害賠償、選擇債權等重要規定,明確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權利義務。法條內容包括給付範圍、種類債的品質標準、通用及外國貨幣的給付規範,並設立法定利率及最高利率限制,防止高利貸。對於損害賠償,法律強調回復原狀或以金錢賠償補償,並規定損益相抵與過失相抵原則。若賠償金額影響賠償義務人生活,法院得酌情減輕。條文最後涵蓋賠償義務人有權請求讓與物權或對第三人的請求權,促進賠償公平合理。


 

民法第199條:

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,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。

給付,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。

不作為亦得為給付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0條:

給付物僅以種類指示者,依法律行為之性質或當事人之意思不能定其品質時,債務人應給以中等品質之物。

前項情形,債務人交付其物之必要行為完結後,或經債權人之同意指定其應交付之物時,其物即為特定給付物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1條:

以特種通用貨幣之給付為債之標的者,如其貨幣至給付期失通用效力時,應給以他種通用貨幣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2條:

以外國通用貨幣定給付額者,債務人得按給付時、給付地之市價,以中華民國通用貨幣給付之。但訂明應以外國通用貨幣為給付者,不在此限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3條:

應付利息之債務,其利率未經約定,亦無法律可據者,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4條:

約定利率逾週年百分之十二者,經一年後,債務人得隨時清償原本。但須於一個月前預告債權人。

前項清償之權利,不得以契約除去或限制之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5條:

約定利率,超過週年百分之十六者,超過部分之約定,無效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6條:

債權人除前條限定之利息外,不得以折扣或其他方法,巧取利益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7條:

利息不得滾入原本再生利息。但當事人以書面約定,利息遲付逾一年後,經催告而不償還時,債權人得將遲付之利息滾入原本者,依其約定。

前項規定,如商業上另有習慣者,不適用之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8條:

於數宗給付中得選定其一者,其選擇權屬於債務人。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,不在此限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09條:

債權人或債務人有選擇權者,應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。

由第三人為選擇者,應向債權人及債務人以意思表示為之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0條:

選擇權定有行使期間者,如於該期間內不行使時,其選擇權移屬於他方當事人。

選擇權未定有行使期間者,債權至清償期時,無選擇權之當事人,得定相當期限催告他方當事人行使其選擇權,如他方當事人不於所定期限內行使選擇權者,其選擇權移屬於為催告之當事人。

由第三人為選擇者,如第三人不能或不欲選擇時,選擇權屬於債務人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1條:

數宗給付中,有自始不能或嗣後不能給付者,債之關係僅存在於餘存之給付。但其不能之事由,應由無選擇權之當事人負責者,不在此限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2條:

選擇之效力,溯及於債之發生時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3條:

負損害賠償責任者,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,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。

因回復原狀而應給付金錢者,自損害發生時起,加給利息。

第一項情形,債權人得請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,以代回復原狀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4條:

應回復原狀者,如經債權人定相當期限催告後,逾期不為回復時,債權人得請求以金錢賠償其損害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5條:

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,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6條:

損害賠償,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,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。

依通常情形,或依已定之計劃、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,可得預期之利益,視為所失利益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6-1條:

基於同一原因事實受有損害並受有利益者,其請求之賠償金額,應扣除所受之利益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7條:

損害之發生或擴大,被害人與有過失者,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,或免除之。

重大之損害原因,為債務人所不及知,而被害人不預促其注意或怠於避免或減少損害者,為與有過失。

前二項之規定,於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與有過失者,準用之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8條:

損害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者,如其賠償致賠償義務人之生計有重大影響時,法院得減輕其賠償金額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
民法第218-1條:

關於物或權利之喪失或損害,負賠償責任之人,得向損害賠償請求權人,請求讓與基於其物之所有權或基於其權利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。

第二百六十四條之規定,於前項情形準用之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=民法=民法債編=債編通則=債之標的
分享此頁
  47

請先登入以複製或列印本站資訊。

 


沒有帳號或忘記帳號?歡迎點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