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事法

民法債編第一章通則第五節債之移轉

我們想讓你了解的是

《民法》債編第一章通則第五節規範了債之移轉,包括債權讓與與債務承擔的規定。債權讓與需符合條件(第294條),並隨同移轉從屬權利(第295條)。讓與人應交付相關證明文件,並通知債務人(第296-297條),通知即產生效力,即使讓與無效(第298條)。債務人可對受讓人主張抗辯與抵銷(第299條)。債務承擔分為免責與併存承擔,前者需債權人同意(第300-301條),後者涉及概括承受或營業合併(第305-306條),並保障債權人可追索原債務人與承擔人。條文旨在確保交易安全、透明性及債權實現的穩定性。

 

民法第294條:

債權人得將債權讓與於第三人。但左列債權,不在此限:

一、依債權之性質,不得讓與者。

二、依當事人之特約,不得讓與者。

三、債權禁止扣押者。

前項第二款不得讓與之特約,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295條:

讓與債權時,該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,隨同移轉於受讓人。但與讓與人有不可分離之關係者,不在此限。

未支付之利息,推定其隨同原本移轉於受讓人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296條:

讓與人應將證明債權之文件,交付受讓人,並應告以關於主張該債權所必要之一切情形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297條:

債權之讓與,非經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債務人,對於債務人不生效力。但法律另有規定者,不在此限。

受讓人將讓與人所立之讓與字據提示於債務人者,與通知有同一之效力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298條:

讓與人已將債權之讓與通知債務人者,縱未為讓與或讓與無效,債務人仍得以其對抗受讓人之事由,對抗讓與人。

前項通知,非經受讓人之同意,不得撤銷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299條:

債務人於受通知時,所得對抗讓與人之事由,皆得以之對抗受讓人。

債務人於受通知時,對於讓與人有債權者,如其債權之清償期,先於所讓與之債權或同時屆至者,債務人得對於受讓人主張抵銷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300條:

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契約承擔債務人之債務者,其債務於契約成立時,移轉於該第三人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301條:

第三人與債務人訂立契約承擔其債務者,非經債權人承認,對於債權人不生效力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302條:

前條:債務人或承擔人,得定相當期限,催告債權人於該期限內確答是否承認,如逾期不為確答者,視為拒絕承認。

債權人拒絕承認時,債務人或承擔人得撤銷其承擔之契約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303條:

債務人因其法律關係所得對抗債權人之事由,承擔人亦得以之對抗債權人。但不得以屬於債務人之債權為抵銷。

承擔人因其承擔債務之法律關係所得對抗債務人之事由,不得以之對抗債權人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304條:

從屬於債權之權利,不因債務之承擔而妨礙其存在。但與債務人有不可分離之關係者,不在此限。

由第三人就債權所為之擔保,除該第三人對於債務之承擔已為承認外,因債務之承擔而消滅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305條:

就他人之財產或營業,概括承受其資產及負債者,因對於債權人為承受之通知或公告,而生承擔債務之效力。

前項情形,債務人關於到期之債權,自通知或公告時起,未到期之債權,自到期時起,二年以內,與承擔人連帶負其責任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
民法第306條:

營業與他營業合併,而互相承受其資產及負債者,與前條:之概括承受同,其合併之新營業,對於各營業之債務,負其責任。

法規體系

案例彙整

學說匯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債務說法

 
=民法=民法債編=債編通則=債之移轉
分享此頁
  76

請先登入以複製或列印本站資訊。

 


沒有帳號或忘記帳號?歡迎點此